11月11日下午,孙科峰给我们带来了关于恒星天体行程的一场精彩的报告。
认识宇宙的演化变更是人类智慧以及好奇心的最高追求之一。这个学科对于认识生命的起源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孙科峰从宇宙形成的初期开始讲起,向听众一步步揭 示了星系天体的形成过程。特别是通过一个小电影,直观得展示了分子云是怎么样形成星体的。更尽一步,孙科峰向听众介绍了星体以后将如何演化,他们的命运将 怎么样。
一个人的一生对于宇宙的演化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的一瞬间。这场讲座把听众的视线从狭隘的生活投射到大宇宙的空间,带来的不仅是知识上的扩展,更是一种深远的思索和感悟!
主持人 郑嘉荣
孙科峰:1996年-2003年在北京大学攻读本科和研究生。专业是天理物理。2000年7月获得理学学士学位,2003年7月获得理学硕 士学位。曾获得宝钢奖学金和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2004年1月至今在科隆大学第1物理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星际物质的湍动和恒星形成。
讲座内容简介:
我们的银河系中1千亿颗恒星,在宇宙中1千亿个星系。星系是组成宇宙的基本单位,而恒星是组成星系的基本单位。我们的太阳只是这些恒星中很普通的1个。当我们仰望天空的时候,也许不禁会问,这些恒星是怎么形成的呢?
恒星形成是天体物理研究中最具挑战的课题之一。在过去的近30年中,伴随着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无论是在观测技术上还是对星际分子云的引力,磁场和扰动 相互作用的理论的了解方面都有很大改善。由致密气体/尘埃组成的恒星形成区业已通过对CONH3 等100多种谱线的观测所证认出。目前对小质量恒星(<=3个太阳质量)形成的过程的了解已较为透彻,而相对而言,对大质量恒星知之甚少。这个讲座 将介绍小质量恒星的形成理论以及目前存在的大质量恒星形成的理论。讲座也会简单介绍目前在科隆第1物理所进行的相关项目:KOSMA(3米亚毫米望远镜, 瑞士),NANTEN2(4米亚毫米波望远镜,智利), SOFIA(飞机上的天文台)和Herschel(空间天文台)。
最后更新2007年2月14日